kaiyun欧洲杯(中国)官方网站-ios/安卓/手机版app下载

kaiyun欧洲杯app

当前位置:首页 > kaiyun欧洲杯app > 历史沿革 >

历史沿革

  早在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开办之初,农科专业教学计划中即设有土壤肥料学、地质矿物学等课程,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马显扬先生等是最早一批任课教师。抗战前河南大学农学院时期,学校建立了土壤实验室,开展了土壤肥料学研究工作,同时建设了设备完善、规模宏伟、当时全国最大的土壤馆。知名学者彭谦先生一方面主持了河南省土壤肥力及土壤性质的调查、分析与测定工作,另一方面主持省建设厅成立的“碱土改良委员会”中土壤改良工作,对河南东部盐碱地的改良作出了突出贡献。八年抗战,河南大学农学院虽四处流落,但土壤肥料学课程教学坚持不辍。1946年制定的河南大学农学院发展规划,将农业化学系增列为当时与农艺、园艺并列的6系之一。

  1952年,农学院独立建院后,成立了土壤农化教研组,隶属农学系。围绕中牟盐碱地改良进行了专门研究,证明当地的土壤苏打盐土可以代表豫东400多万亩盐土荒土的情况,在70年未种过作物的重盐渍土上获得了小麦亩产611斤、水稻直播898斤的高产。1960年河南农学院系科设置增加,下设3系,土壤农化系,成为与农学、林学等并列系科之一,同年土壤农化专业开始招生。1961年学科调整,土壤农化系并入农学系,并在土壤农化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土壤农化教研室。80年代初又划分为土壤学教研室和农业化学教研室。1993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办后,两教研室合并。于1994成立了土壤农化系、后更名为资源环境系。2005年在学校学科调整中,资源环境系从农学院中独立出来成立了资kaiyun欧洲杯app。

  在土壤农化学科及专业的发展中,彭谦、刘大同、魏可循、张景略、梅守荣、吴建国、徐本生、王瑞新、李有田、杨建堂教授等老一代知名土壤农化学家先后任教研室主任(副主任)或学科带头人。在他们率领下,土壤农化学科的教师积极投身于豫东盐碱地改良,河南主要农作物高稳优低生产、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、豫西山地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中,在沿黄稻改、河南省土壤分类、主要农作物需肥规律与合理施肥等研究方面并取得了卓越学术成就,奠定了土壤农化学科在全国的地位。1986年获得土壤学硕士学位授予权,2000年土壤学成为河南省重点学科、2001年获得植物营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,2004年获得土地资源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,2007年获得植物营养生理博士(自主备案)点,为学校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。